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和自治区党委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安排,包头市委把解决问题、推动发展作为衡量主题教育实际成效的根本标尺,从一开始就改起来,让群众感受到新变化新成效。自治区党委常委、包头市委书记张院忠高度重视整改整治工作,多次主持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对抓好整改落实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具体安排。包头市委主题教育办统筹谋划,建立“13+13”专项整治工作体系,实行台账式管理、项目化推进。6位市委常委同志牵头负责、持续推进13个专项整治。18位市级党员领导同志确定10个旗县区和8个部门单位作为整改联系点,带头推动整改落实。各地区各单位认真落实主体责任,通过建立清单、定期调度,边查边改、立行立改。截至目前,市县两级共查摆问题6681个,已整改办结5352个,一大批涉及基层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一、紧盯首要任务抓好整改整治
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是首要的政治责任,也是整改落实的第一任务。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委常委会举办5天的读书班、开展3次专题研讨,引领全市各级党组织举办读书班1353个、学习研讨10320次、典型教育3692次、辅导讲座1538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制定《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工作清单》,明确74个具体事项,分别建立工作台账,逐项整改落实。围绕解决总书记提出“挖土卖土”问题,实施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智能制造、稀土、新材料三年行动计划,全市优质钢、特种钢比重提高到90%,电解铝就地加工转化率提高到80%,稀土就地转化率达到75%,稀土功能材料及应用产业比重达到51.2%,“挖土卖土”问题得到实质性改变。围绕解决总书记提出的“四多四少”问题,开展传统装备制造业优化、现代装备制造业壮大、新兴装备制造业突破“三大行动”,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达到20%。围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施重点环保治理工程98项,空气质量达标天数达到85.5%。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全国首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各地区、各部门紧扣落实总书记“四个着力”“三个扎实”“四个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四个方面”重要要求逐项对照,全面自查本地区、本系统、本领域贯彻落实情况,针对重点问题举一反三抓整改,着力解决改革发展难题。
二、紧盯中央、自治区党委巡视督察督导反馈问题抓好整改整治
市委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巡视整改和当前主题教育结合起来”的重要指示精神,对已经整改的问题开展“回头看”,巩固整改成果;把正在改的问题纳入主题教育整改清单,盯住不放、抓好整改。
认真整改落实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问题。持续开展脱贫攻坚十项“清零达标”专项行动,各项目标全部完成。建立产业扶贫长效机制,对33个苏木乡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全面排查,分类建立产业扶贫对象台账,对5012名有普通劳动能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投入各类产业扶贫资金7200余万元,实施农牧业产业扶贫项目155个;对2051名有部分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引导66家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其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对7284名失能贫困人口,通过政策性保障、“资产收益扶贫”等措施予以兜底保障。建立扶贫资金“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管理机制,严格规范扶贫资金管理使用。
认真整改落实中央扫黑除恶督导反馈问题。紧盯重点地区、重点问题、重点案件,深化“点对点”工作机制,深挖彻查黑恶势力背后的“关系网”“保护伞”,对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立案228人,处分128人,组织处理54人,移送司法机关11人,通报曝光典型案例15件,打掉“保护伞”36个。加大对涉“黄赌毒”线索的核查办理,共查处涉“黄赌毒”行政案件433起、行政处罚1702人,刑事案件98起,采取强制措施1201人,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认真整改落实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启动编制草原保护修复利用规划,及时研究制定了加强达茂旗草原保护修复方案、禁牧休牧条例等,形成了保障草原生态安全的制度体系。出台推进矿业权出让制度改革、绿色矿山建设方案等政策文件,依法对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矿业权全部关停关闭。
截至目前,中央巡视“回头看”反馈的28个问题和自治区党委巡视反馈的25个问题、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的25个问题、中央扫黑除恶督导反馈问题提出的83条整改措施,已全部整改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24个问题,已完成20个。
三、紧盯干部队伍和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的问题抓好整改整治
市委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和补齐基层党建短板弱项,作为自觉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具体实践,选准切口、集中发力推动整改。
着力提高干部理论素养。抓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印发在主题教育中学习贯彻的《工作安排》,组建宣讲团深入基层开展宣讲。聚焦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组织开展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会14次,创新开展县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共享式集体学习会5次。利用“包头微学习”“包头讲吧”等微信平台,专栏推出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系列解读9讲,以“理论+故事”的形式开展主题教育先进典型事迹巡回宣讲73场。
着力激发干部干事创业内生动力。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把担当作为纳入政治素质考察重要内容,提拔重用在“三大攻坚战”等中心工作、重点领域表现突出的干部23名。为23名受到不实反映的干部澄清正名。加大监督问责力度,立案不担当不作为案件78起,问责干部80人。对年度考核分类排名后20%领导班子的党委(党组)书记进行了约谈。
着力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在县级干部带队逐村排查的基础上,对10个软弱涣散嘎查村党组织,坚持“一村一策”,全部实现转化提升。对11个街道社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等领域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通过配强党组织书记、加强教育培训、优化组织设置等方式,全部完成整顿转化。
四、紧盯作风建设方面的突出问题抓好整改整治
坚决抓好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聚焦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7个方面突出问题,持续加压用力,开展常态化整治,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09起、处理干部99人。对全市10个地区、340多个部门单位开展明察暗访,共查处违规收受礼金问题24起、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问题44起、大办婚丧喜庆问题4起、公款国内旅游23起。
坚决抓好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为基层减负专项整治工作。加强对文件、会议、督查检查等减负工作的管控,市本级制发“四类文件”分别同比下降60.5%、52.7%、53.4%和35.8%;市委市政府召开会议同比减少41.4%;组织实施的督查检查考核事项同比减少73%。清理规范“一票否决”、签订责任状等事项,排查“一票否决”事项7项、责任状事项19项;排查微信群3255个、清理697个、合并64个、规范2558个。持续整治“四官”,从严查处失职失责干部,共受理问题线索1058件,立案269件,处理225人,通报曝光典型案例29件。
五、紧盯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抓好整改整治
市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结合实际,从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开展13个具体问题专项整治,即知即改、立行立改,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开展企业和群众办事难、市场准入门槛高等营商环境问题专项整治。集中利用3个月时间,对市委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及改善营商环境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项巡察。开展“减证明、减环节、减收费”“盯办、即办、跟办”专项行动,下放行政权力事项156项,合并21项,转变管理方式事项21项,取消证明类事项34项。企业新开办时间压缩在3天之内,注销公告时限压缩至20天;房建市政工程用地规划、工程规划许可证申请要件压缩45%,用电报装时间压缩到5个工作日。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全市新发展各类市场主体28478户。
开展住房、医疗等民生领域问题专项整治。针对房屋产权登记集中治理办理进度慢问题,对全市229个需集中治理项目进行全面梳理,明确5条推进措施,完成152个住宅项目首次登记,涉及713.7万平方米。针对农村牧区贫困户饮水安全不达标问题,安装8600套水处理设备,新建改造73处工程,解决2.98万人饮水氟超标和4121人饮水安全问题。针对违规占道经营、市容环境脏乱差等问题,设置26个便民市场和37个临时秋菜疏导点,清理各类违规占道经营5100起,引导流动摊贩入市规范经营。针对申请大病救助资料繁琐救助不及时问题,实施“当即审核、随时上会、及时救助”程序,大病救助时限由1个月压缩至5个工作日。